文件编号:攀残联〔2017〕127号
市政府:
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残联的指导下,市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保障和服务这个主题,全面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不断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7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深入推进 “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
2017年,按照省残联工作部署,以深化“量服5335”为工作重点,继续深化“量服”相关工作。截至目前,“量服”平台共采集残疾人基础信息3.77万人,已为3.77万残疾人(次)提供了服务。
1.培训工作扎实有效。一年来,市、县(区)残联共开展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9次,培训量服工作人员500多人次。
2.“基础量服”质量明显提升。重视“基础量服”工作,从精准需求、精准施策、精准监督、精准管理入手,全面提升基础“量服”质量。
3. “开放量服”推动有力。通过积极申报,2017年已完成了残疾人自助办理业务内容的申报工作,残疾人可以网上直接进行申办业务。
4.“机构量服”完成申报工作。目前全市申报并通过审批的机构量服单位共91个,其中市本级机构16个、县区级机构75个,并按要求开展服务。
(二)认真抓好民生工程、职能目标工作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下发的目标任务,市残联负责牵头实施的民生工程7项(省级民生工程5项、市级民生工程2项),市级民生实事1件,职能目标5项。目前,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1.省级民生工程
(1)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6000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区)实际,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同时还印发了扶持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方案,通过资金扶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扶持城乡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扶持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7080人,完成任务数的118%。
(2)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一是帮助12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全市残联系统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持力度,通过资金、物质和技能扶持三个方面同时发力,每户补助资金1000元,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中的困难。截至目前,全市已帮扶12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完成任务数的100%。二是帮助909名贫困残疾人适配亟需基本型辅助器具。根据工作任务,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程序、采购方式和资金匹配(省残联下达标准500元/件,市区残联按照1:1进行匹配,扩权强县自筹资金)要求。截至目前,各县(区)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1375件,完成任务数151%。
(3)超额完成重度残疾人护理任务。年初,市残联按照政策,结合各县(区)重度残疾人办证情况,确定了重度护理补贴对象9500名。全市按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一级每人每月补贴80元,二级每人每月补贴50元。截至目前,已为950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省下达的任务8025人,完成了任务数的118.4%。
(4)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620户。根据残疾人需求情况,分解下达任务目标,印发了《攀枝花市2017年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制度公开化、设计个性化、改造科学化、实施集中化原则,扎实做好调查摸底、设计施工、检查验收三个环节的工作,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按规定时间进度推进,扎实做好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633户,完成任务数的102%。
(5)贫困家庭残疾人健康救助。一是对贫困家庭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救助。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各县(区)开展摸底调查,将符合条件的脑瘫儿童纳入救助范围,确定手术及康复训练机构。截至目前,已为107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提供阶段性康复训练服务。二是为35名贫困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助听器、康复训练服务。通过认真筛查,确定对象,实施植入手术,适配助听器、开展康复训练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36人,完成任务数的102%。
2.市级民生工程
(1)开展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910人。目前,各县(区)已为963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服药和一次性住院补贴,完成任务的106%。
(2) 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900人。全市残联系统根据残疾人就业需求,结合残疾人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残疾人厨艺、按摩、种养业技术等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089人,完成任务数121%。
3.市级民生实事
4.省委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
(2)今年1月,市政府召开群团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残联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要在公益性岗位中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目前,相关落实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之中。
(3)市委把推进群团改革纳入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内容,切实抓好中央、省委群团改革部署落实落地,市残联按照市委和省残联要求,开展工作。
(4)市、县(区)及基层残联组织机构完善。攀枝花市的乡镇(街道)、社区(村)残联、残协做到了有阵地、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
(5)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服务型达标建设,健全“三公开一公示”,全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正在配齐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专干专委并积极争取落实待遇。
(6)市级正在建一个规范达标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目前主体建设正在按进度推进;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已分别建成一个县(区)级残疾人服务中心,今年投入使用。
(7)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做到依法应征尽征,确保残疾人事业投入同比增长不低于 15%。
(8)全市残联和教育部门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工作。通过进入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等方式帮助残疾儿童入学。全市视力、听力、智力残疾适龄儿童320名,已入学306名,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
(9)积极配合住建部门筛选、鉴定残疾人危房,并将残疾人危房户纳入优先改造范围。2017年全市有残疾人危房户46户,已改造32户,改造率达70%,确保了残疾人危房改造率不低于当地残疾人危房存量的 25%。
(10)持续实施深化“量服 5335”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基础量服”,在全市全面普及“智慧量服”,全面实施“开放量服”和“机构量服”。
(11)今年3月,市政府召开残联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2017年全市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先后召开残疾人事业工作落实会议。
(12)市残联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配合九三学社做好盐边县红宝乡核桃箐村扶贫帮村工作。认真做好涉及残疾人的7项民生项目和1件民生实事,已全面完成残疾人民生改善年度目标任务。
(13)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1283人全部纳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低保金,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采取多种帮扶手段,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脱贫。做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至目前,签约率达到95%以上。
5.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1)为贫困听力残疾人适配助听器75台。目前已经筛查确定听力残疾人助听器救助对象95人,完成任务的126%。
(2)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150例。目前,完成164人,完成任务的109%。
(3)扶持660名残疾人就业直接补贴。制定了扶持残疾人就业工作方案,明确了扶持条件,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区)实际,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截至目前,已完成615人,完成任务的93.2%。
(4)资助500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继续上学。6月底摸清了50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基本情况,确定了资助对象。截至目前,完成资助500人,完成任务的100%。
(5)深入基层走访15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目前,全市共走访慰问残疾人2000余户,已完成年度任务。
5.认真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市残联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全力推动全市贫困残疾人脱贫奔康。一是积极配合市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并积极争取资金50万元,支持500名残疾儿童、少年继续上学,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不因贫困而辍学。二是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三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工作。对全市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中的持证残疾人收入和享受低保情况进行了核查,按照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发放条件,确定了发放对象名单,年底前一次性发放。截至目前,全市已为符合条件的436名残疾人扶贫对象发放生活费补贴46.9万余元。
(2)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村的扶贫工作。市残联始终把扶贫帮村(盐边县红宝乡核桃箐村)作为残联重要工作,今年年初,市残联全体干部和盐边县核桃箐村青龙山社8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责任书,落实了帮扶责任。截至目前,市残联理事长李维忠已先后10余次到盐边县红宝乡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帮扶计划,帮扶成效已逐步显现。
(三)主要成绩和特色亮点
1.成功争取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在攀落地
今年9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中国残联等6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的通知》(民发〔2017〕150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2个地区,组织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市残联会同民政等市级相关部门,一方面积极参与和指导帮助西区等相关单位认真做好各项评审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向上级主管单位省残联、中残联的汇报和争取力度,及时获得了上级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荐。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评审和公示,最终攀枝花市等12个地区被确定为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我市也是四川省唯一一个被纳入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的地区。
2.残疾人文体竞技成绩显著
今年6月在武汉举办的2017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我市肢残运动员邓雅勇夺1枚金牌;今年7月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中,我市残疾人选手赵攀伟夺得了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象棋冠军;今年10月在浙江杭州举办的2017年全国残疾人象棋锦标赛中,市残联按照省残联的要求组队代表四川省参加比赛,攀枝花籍选手获得了1个第三名、1个第五名和1个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今年11月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第二届“阿炳杯”全国盲人器乐独奏大赛中,我市盲人选手博史尼撒荣获大赛西洋器乐组三等奖。
同时,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维权等工作也都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量服”工作要求高,今年要全面推行“开放量服”,重点是要求“精准”,每个持证残疾人的100多项信息都要“精准”,但基层残疾人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项目建成后,还存在缺乏相关配送设备设施的问题,并且,由于目前市康复中心工作人员较少,建成后全面承担康复任务有较大难度。
三是残疾人扶贫解困任务艰巨。目前,我市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残疾人贫困人口较多,部分残疾人生活、看病还有困难,农村部分残疾人的住房条件较差,残疾人扶贫解困任务仍然艰巨。
四是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十分薄弱。主要表现为基层组织人员少,残联干事多为兼职,人员流动性大,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五是残疾人就业困难。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由于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加之残疾人受到身体条件限制和部分残疾人有“等、靠、要”的思想,不愿从业,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着对残疾人的偏见与就业歧视,残疾人就业机会较小。
三、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市残联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在省残联的指导下,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部署,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以改善残疾人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全市残疾人奔小康而奋斗。
(一)持续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工作。以加快推进残疾人脱贫奔小康为工作出发点,全面提升“基础量服”,普及实施“智慧量服”、“机构量服”、“开放量服”,把“量服”项目按“一人一策”方法落实到每个残疾人,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需要和生产发展需求。
(二)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1.康复救助100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
2.康复救助35名重度听力残疾儿童;
3.康复训练30名智力残疾儿童;
4.康复训练10名自闭症儿童;
5.适配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909具;
6.帮助70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适配助听器;
7.继续实施91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
8.帮助105名贫困肢体残疾人适配假肢。
(三)认真开展残疾人体育、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1.参加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根据省残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通知》(川残办〔2017〕51号)要求各市(州)组团参赛,力争取得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计划为300名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推广残疾人家居无障碍设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力度,解决残疾人家庭生活障碍,为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创造条件。
(四)认真抓好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工作
1.资助500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继续上学;
2.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6600人(其中扶持660名残疾人就业);
3.帮助12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做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
4.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
5.开展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000人;
6. 协调推进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攀府发〔2016〕33 号)的落实,按照《意见》要求,对市级残工委成员单位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取得成效。
(五)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加快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建设,配合做好中心建设后期工作,争取2018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365bet在线体育投注网